首页 > 业务中心 > 石油
返回上一级
「纪实性报告」我平凡的石油人生(一)
来源: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31 03:38:23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所需的重要资源。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一部艰难创业史、改革创新史,其成果是汇聚了几代石油人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取得的。石油工人心向党,红色基因永传承。石油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勇于探索的脚印,指引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从1978年进入石业学习工作以来,不觉已过四十余年。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一路走来,远去了风华正茂、不惑阶段,迎来了两鬓风霜、花甲之年。本人先后经历了多个工种、岗位,4个不同性质单位的学习工作实践,从基层到机关、从一线到后台、从操作人员到管理岗位、从普通工人到党员干部,亲身参与或体验见证了石业改革大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1年末全国原油产量近2亿吨,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一倍,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奠定了坚实基础。

  往事如烟,回忆如歌。岁月,因为走过而美丽;生命,因为经历而丰盈;往事,因为记忆而萦绕。一辈子石油人,一生石油情。记得来时的路,才能不忘梦归处。所有的往事已成为故事,回忆让生命更加完美。四十多年来,我与百万石油人一起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献石油,昔日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是我一生的骄傲。本文将分次以纪实性报告我真实的学习工作心路历程和普通平凡的石油人生,愿与老同学、同事们共分享。

  1978年12月份,15岁的我响应玉门石油技校的召唤来到玉门油田,成为了一名石油技校的学生。

  在此之前,我还是一名在地方中学读书的高一学生。当年是全国恢复大中专招生考试的第二年,我初中毕业后参加了高中考试。同时,带着好奇的心态也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全国中专统一考试。9月份高中开学,我便到乡中学读高一。11月份又收到玉门石油技工学校录取通知书。对于石油,我并不陌生,一方面课本上学习过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受“铁人”王进喜事迹熏陶,对石油有着浓厚的兴趣,曾梦想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像“铁人”那样去钻井、钻出油。于是,我辞去了高中的学业,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回家准备去玉门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我的家在甘肃省金塔县中东乡,虽然离玉门市只有一百五十多公里,但那时候交通不便,感觉是比较遥远。第一次离开家心中还有点胆怯,当年我个头较小,身高尚不足一米六,主要是出生于困难时期,营养不良所致。所以,是由父亲领着我带着行李从团结坪出发,坐班车换乘经过金塔、酒泉、嘉峪关后到达了玉门石油技校,并为我置办了在校所需的生活用品。

  玉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悠远长久、文化灿烂,因油而兴、依矿而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隶属酒泉地区。坐落于戈壁腹地,祁连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市区呈长条型,有两条主要马路,从南向北依次为老君庙、南坪、中坪、北坪、解放门、三三区、玉门南站等几个区域。北坪区域最繁华,市内有公交车,市区人口十多万人。城市虽小,但楼房多、工厂多、外来人员多,生活条件相对良好,风光无限,是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工业城市之一。

  玉门油田开发于1939年,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49年9月25日,人民装甲部队开进玉门油矿检查站,玉门油田解放,石油师接管了玉门油田。解放前10年,玉门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95%。玉门生产的油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1950年11月1日,玉门矿务局举行原油东运开车典礼,原油用汽车东运至打柴沟后改装火车转运。首批原油于12月15日运抵大连。

  1959年,玉门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从六十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曾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

  从七十年代开始,油田开发取得了60万吨稳产10年、50万吨稳产11年、40万吨以上稳产10年的好水平。

  从玉门油田走出并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的就有几十号人,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铁人”王进喜就是从玉门石油河畔奔赴大庆、享誉全国的。玉门就是“铁人”的家乡。

  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习曾指出:“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玉门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

  1978年12月,是粉碎“”的第二年,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迫切心愿,为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成为举国上下的一致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当年,国家重新设立了石油工业部,年度原油产量约1亿吨。在当时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技术设备落后、靠人海战术和拼命精神弥补的阶段,思想观念也有待解放和更新。玉门油田积极做出响应石油工业部号召,正在想方设法加快油田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走在玉门市区街头,车水马龙,人们都很忙碌。在墙壁上能看到写有毛主席“工业学大庆”、“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等语录字样,在广播中时常能听到《祝酒歌》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等豪迈歌曲,油城的环境和氛围催人奋进,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中坪区域的油城公园里,还有孙健初同志的纪念碑。他是中国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玉门油田奠基人。

  玉门油田全名称是玉门石油管理局,隶属石油工业部,正局(厅)级单位,有四万多员工,所属有二十多个处级单位。油田的分工是按单位专业化设置的,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缩短,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社会分工是人类出现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玉门石油管理局未解决油田技术操作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将原来“七二一”工人大学改为技工学校,从1978年起开始招生培养技术工人。当年招生1500人,生源来自甘肃省内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区市县当年参加大中专考试的部分考生和玉门油田子弟。

  对同学们来讲,上石油技校意味着有一份正式工作,而且它是国营单位、“铁饭碗”。在那个老百姓主要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能上石油技校是非常好的机遇。所以,同学们满心欢喜,非常珍惜。我也庆幸自己恰逢灿烂年代,成为第一批石油技校学生和百万石油大军中的一员,感觉到很光荣和自豪,不由地唱起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技校是第一年招生。学生中年龄、学历相差较大,大的有二十四、五岁,小的有十五、六岁的。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是种田农民,有的是非正式工人或民办教师,还有待业青年和一些下乡知青。我便是其中一名从外地录取的年龄较小的乡村少年。

  玉门石油技工学校位于三三区,这里有一尊“铁人”雕像。石油技校堪称石业的“黄铺军校”,八十年代在全国石业还是有点名气的。连续十多年招生,为油田培养了大量的生产骨干和技术工人,也为油田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当年的技工学校人气兴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非凡。78级技校生作为“黄浦一期”的学生,感觉很幸运和自豪。

  当时,技工学校分为总校和多个分校,大部分学生在总校学习。总校设有钻井、采油等学科,专业涉及油田的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内燃机等,分校有炼油、修井、锅炉、汽车修理等专业。钻井学科共有8个班,每班约50人。其中3班全是女生,其他班均为男生。我被分配在钻井工程专业八班。

  技校的学习生活紧张活泼有节奏。每天上早操、吃早饭、上午4节课、中午吃饭休息、下午3节课、吃晚饭后上自习课,十点半熄灯,周日休息。课程有数理化等基础课,也有钻井、地质、机械、绘图等工程专业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抓得比较严格,每天早晨跑操要检查各班人数,每天晚上自习课,钻井学科的陈发昌干事都组织各班学习委员到各班进行全方位检查。每学期有组织考试,毕业证的背面记录有各科考试成绩。

  学生宿舍是多排平房,每排有六、七间,每一间宿舍4张床、上下铺,住7一8个人。冬天有暖气。我同宿舍的同学是:陈育、陈文奇、曹杰民、宋祥、费彦虎、毛进典、李长军。陈育是八班班长,党员,他来上技校前是当地的村支书。他和陈文奇是叔侄关系,毕业后调回高台县工作。八班中和我年龄相仿的有4个同学,其他同学年龄稍大一些。有几个同学性格比较活跃、善于交流、健谈,如:马路、党延祥、戴文普、余冰、马述智、蔺建中、张兴祖、王树天、李万福、易建设等同学引人注目。同班的同乡同学有方学礼、闫敏国、曹杰民和宋祥。

  学校给学生每人每月发放21.50元的生活费(饭票),若不够用则要自己掏钱另买饭票。有的同学嫌食堂伙食不好,偶尔食堂墙壁上会出现学生写的大字报,要求改善伙食。每当这样一个时间段,食堂的饭菜质量真的会有所好转。

  钻井八班班主任是王化年老师,钻井工程师,四川人,风趣幽默,多才多艺,是个好老师,后来转到局勘探部工作。数学课老师王烨学问深厚,很优秀。化学课老师朱洪月上课讲解生动形象,语言感染力强。后来从政当领导,一路绽放,职务到了局级。

  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学们大多都有老乡情结。从金塔县招入石油技校的同学有三十多人,大家相聚认识一起照相留念,平常的交往也会多一些。其他县的同学亦是如此。在同乡同学中,我与大部分同学关系良好,特别与王开选、闫平国、徐长青、杨义春、闫荣邦等同学接触较多,毕业后亦如此,且成为了几十年的好朋友。本班同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有的同学之间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好朋友。我和曹杰民、裴建林就是这样的,经常一起看电影、散步或逛街等。

  大千世界,千人千面。由于出身、经历、家境不同,同学们个人的性格、生活方式等表现也有不同。有的属于自我型,易急躁、刚烈,遇事缺乏忍耐心,主攻性强。有的属于可控型,温和细柔,善于思考,有含蓄心理。有的属于中和型,不急不躁,刚柔相济,善于把握分寸、社交能力强。有的属于开放型,性格开朗,侃侃而谈,无任何忧伤感,注重爱情和友情。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我,还是比较单纯,在大哥哥们面前,只能是老实地多听、多看,没有多的话语权,许多方面都需要向他们好好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有的同学来自城镇,家庭条件较好,衣服穿戴会讲究一些,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化,经济上比较拮据。有的同学将学校配发的翻毛皮鞋打磨后涂上黑色鞋油,假装是真货,寻求良好的自我感觉。当年能穿上一件草绿色的军装也是很时尚的。

  同学们中不乏有个人技能突出或个性张扬之人。在课间或业余时间,能看到有人在单双杠上飞翻自如、动作漂亮,有人打乒乓球抽杀令人眼花缭乱,有人足球场上能凌空飞射,有人在操场上长跑遥遥领先,还有的擅长音乐器材表演等等。有年龄大一些的同学情窦初开,已到了谈恋爱的阶段。有的同学就给三班的女同学写信、约会什么的,开始追求爱情。而我在那时候还不懂了什么爱情。

  也有个别同学因年轻气盛惹出了大事。有两个同学一天晚上外出上街转游,其中一个随身带着一双一尺多长的鸳鸯剑,在路口碰到一位消防队队员,只因经过时人家看了他俩一眼,就过去追问为何需要看他俩,为此双方争吵了起来。后来一同学用剑刺伤了消防队员,并导致死亡。后经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将犯人处以了重刑。还有同学也因打架斗殴被拘留开除学籍,也有因病退学的同学。

  第二学期,学校通过考试选拔了五十多名学生,专门成立了一个师资班,主要是解决技校招生师资力不足的问题。这些同学不再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都去当老师了,专门教数理化等基础课程。

  在第二学期中间的一天,钻井学科组织学生到钻井队参观。从井队驻地、井场、钻台、泥浆循环系统、泵房、机房一一走过看过,了解到钻井工人住帐篷、野外露天的工作状态,生活和工作条件依旧很艰苦的。同学们明白了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情景就是这样的,但我们并没有因此产生退缩或有怕苦怕累的想法。

  第三学期安排实习一个月,我班被安排到鸭儿峡油矿区域的32651钻井队实习,基本了解了钻井工程工作的全过程。当时,学校给学生发了再生布工服,肥肥大大,我个头不高根本撑不起来。记得刚到井队晚上在帐篷开会安排工作时,指定了每个同学有一个跟班的师傅。第二天上班,当大家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后,个人形象完全不一样了,我居然找不到要跟的师傅,后经其他同学帮忙辨认后才找到我的师傅。

  工装和下班后的衣着差别很大,是因为工装每天会被泥浆、油渍污染,也不可能天天清洗。工人们一般是工装和日常生活装分为两套衣服,下班后会进行彻底清洗,再换上干净的衣服过生活。那时候井队还没有洗澡间。

  在井队,钻井处工会偶尔会派来人放露天电影。多次看过的《甜蜜的事业》,以喜剧形式表现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生儿育女,青年恋爱,家庭婚姻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应打破陈腐的传统观念,移风易俗,树一代新风,将自己的小家与社会主义大家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1979年10月,《有一个青年》这部电视剧播出,主题歌《青春啊青春》是当时最火爆的流行歌曲,这首激励年轻人上进的经典歌曲广为传唱。方舒、张铁林等年轻演员,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后来该剧还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电视剧类一等奖。我和同学们深受感染,都愿意成为一个有志的好青年。

  在校学习期间,我的父亲、哥哥、姐姐曾分别先后到玉门着望我,总是叮嘱我要听老师和领导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能惹麻烦,不要让家里人担心等。对此,我一直是认认真真地对待的。

  最后一学期,也就是毕业前三个月,学校再次安排同学们实习。我所在的班先在老君庙油矿区域的32217钻井队实习一个半月,该队驻地在石油河西岸,离市区不远。同学们一起自己搭建新帐篷居住。通过井队实习,同学们完全适应了井队的工作和生活,每个同学都可以单独顶班。有一位同学因操作不当,将左手中指指甲盖不小心被挤压掉了,成了有伤残的人员。期间,裴建林因患阑尾炎手术住院,我还去医院陪护照顾他一周多时间。

  之后,我们又到市区内的钻井处修配厂实习一个半月,充分了解了后勤车间支持保障、服务井队生产的全部过程及工人师傅们的工作情况。与井队相比,后勤单位工作环境、内容要好许多。有一天车间还发生了氧气瓶爆炸的事故,好在没有伤到人,车间立即召开现场分析会议。有一位同学使用电焊时,被刺伤了眼睛。同学们还利用学到的钳工技术,自己动手用扁铁条、钢筋、帆布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小靠背椅,用于坐着看书学习,很实用,也很有成就感。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不论是钻井队还是后勤生产车间,安全生产都是头等大事。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就有进步。同学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习成长,收获满满。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技校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

  经过石油技校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习煅练,同学们理论功底扎实,充分了解了石油的形成、地质构造地层年代,掌握了石油钻井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原理、机械制图、泥浆配比要求、各类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等,并按期提交了毕业设计,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于1980年9月30日毕业,大家同唱毕业歌,自信满满。10月1日正式被分配到具体工作单位,大家将去迎接新的开始。

  王金海,男,汉族,甘肃省金塔县人,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10月参加工作。党员,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国际内审师(CIA)。先后从事过石油钻井工程、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等岗位工作,历任工人、科员、副科长、科长、副总会计师、副处长、处长(总经理)职务,现居北京工作生活。

关注ag8亚洲集团集团
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