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中心 >
返回上一级
上将董其武:曾是高官与杨成武平起平坐81岁才入党
来源: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3-05 05:34:09

  1952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第69军,下辖第28师和第107师。

  1953年3月,任命董其武为第69军正兵团级军长,裴周玉任军政委。

  1955年7月18日,司令员杨成武主持召开授上将、中将军衔征求意见会议。

  董其武因为曾在内担任要职,觉得授自己上将军衔高了,要求向反映自己的意见,并在会后给写了一封信,请杨成武转呈。

  一见面,杨成武就对董其武说:“毛主席明确指示,杨成武可以不当上将,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

  董其武从手中接过一级解放勋章,从周恩来手中接过上将军衔时,连声说:“感谢毛主席、周总理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你们的恩情!”

  这还不算完,董其武在自己81岁时,由同志亲自同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员。

  那么,毛主席为何宁愿撤销杨成武的上将军衔,也要给曾经是上将的董其武授衔呢?

  1899年11月,董其武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北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祖父董怀球病故后,祖母向村中财主借高利贷白银十两,打制了一口薄棺材安葬祖父。

  每天早上天不亮,他背着几十斤煤上山下山,往返30多公里路程,赚取几个铜板,吃完早饭后去私塾里念书。

  后来,脑袋灵活的董其武想出一个赚钱更快的办法,他在背煤人必经的山路上摆起了小摊,卖豆腐汤。

  背煤是一项重体力活,劳动者往往走到中途时就已经汗流浃背,喝白开水无法补充身上快速流失的电解质。

  这样一碗热气腾腾加满辣油的豆腐汤,会缓解他们的疲劳,更能打起精神继续劳动。

  苦难的生活并没有磨去董其武对学习的渴望,在16岁前,他已经在舅舅的私塾里念完了《四书》《诗经》《左传》《三国演义》等书籍。

  被迫离开学堂的董其武写下两句诗,贴在的舅舅的床头边:“璞玉藏石,何日得逢卞和氏;干将浮土,几时遇茂仙翁?”

  1916年春,董其武舅舅的几位好友相约去龙门山春游。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天培的老先生,无意中看到董其武写下的那两句打油诗,很是欣赏。

  舅舅如实相告:“老先生,这娃平日好学,可惜家徒四壁,我当舅舅理应帮助,无奈也是一贫如洗,就没有钱供他去县城读书。”

  李天培爽快地说:“这好办,你一个月给他凑上30斤粮食、30个铜板,别的费用都包在我身上。”

  他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许多“新书”。

  1918年7月,19岁的董其武从同学那里得知:山西督军阎锡山准备在太原创办斌业中学,培养初级军官的消息。

  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立志投笔从戎,这股情绪感染到了董其武,他回家与父母舅舅商量一番后,决定去省城太原参加入学考试。

  从河津到太原足有400多公里的路程,当时不通火车、汽车,有钱人家就坐轿子或马车,普通人家花钱雇毛驴拉的棚子车。

  考虑到这400多公里的山路,想凭着双腿从河津走到太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入学考试很严格,除了检查报考者的体质外,考生还要完成十道考题,考题涵盖国文、数学、纳税、四则运算和初级代数。

  由于学校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发几块大洋补助。每到休息天,同学们都会凑在一起逛逛太原的街市,或买一些东西寄回家。

  董其武从不乱花钱,除了平时必要的生活支出外,一个学期下来,他竟然还攒下十几块大洋。

  年底放寒假时,董其武为了省钱决定留在学校过年,拜托江津的同学捎回了10块大洋,还清了父母为自己东拼西凑的路费。

  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董其武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后保送进入斌业专门学校。

  从1922年始,董其武在斌业专门学校机械科学习军事科目,系统地学习了大代数、微积分、立体几何、法文、物理等课程。

  书读得慢慢的变多,董其武对军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凡是古今中外的军事类书籍,只要能找到的,他都会认真阅读一番。

  这一年三月,斌业专门学校安排快要毕业的学员植树,董其武班级的任务是在宿舍附近栽种30棵杨树。

  栽树地方离学校比较远,但是离阎锡山创办的体育馆比较近,董其武征得了体育馆馆长的同意,能就近取水。

  可是,阎锡山督军府的一个副官当时正好在体育馆里休息,董其武等人取水时弄出声响,惊扰了那名副官。

  双方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更何况,董其武都是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平日里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咽下这口恶气。

  这下捅了马蜂窝,这名副官回到督军府找到上级领导,把这件事情添油加醋说了一番,督军府的人立刻找到学校兴师问罪。

  退学后的董其武于1924年参加国民军第2军,先后担任第8混成旅2团、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副官。

  1926年夏,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时期,武汉三镇革命形势如火如荼,革命风暴席卷全国。

  董其武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组织北伐先遣纵队,向河南进军,一举击溃了盘踞在该地区的吴佩孚残部和一些地方武装。

  北伐纵队攻占信阳后,沿着京汉线一路向南,先后攻取了驻马店、许昌,后进军开封。

  不久,第4军被调回武汉,先遣纵队奉命沿江东下,连续攻克了巢湖、合肥、霍邱、颍上、阜阳、六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董其武任陆军第38师中校团副、陆军第28师上校团长。

  1928年,蒋介石将北方军队编遣,命令编遣的军官一律到南京军事教导团集中受训,另安排工作。

  董其武抵达南京后,听说傅作义(傅作义是山西著名将领)在天津担任警备司令,正扩编军队,于是他投入到了傅作义麾下。

  不过,董其武对军阀长期混战深感厌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马上写请战书呈送傅作义要求抗日。

  抗日战争期间,董其武率部参加了长城、绥远抗战,后担任陆军第68师218旅少将旅长、陆军第101师中将师长。

  1940年起,任陆军暂编第4军军长、骑兵第4军军长,陆军第35军中将军长。

  1945年1月,董其武到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同年七月,军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改为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

  傅作义任司令长官,董其武由原先的第35军军长升任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委员长电令董其武率部东进归绥、包头,准备接受日军投降。

  董其武对蒋介石这一做法感到不满,他对长官傅作义说:“抗战八年(董其武是从1937年开始计算的,实际抗战是14年),军在绥东没有一兵一卒。

  八路军大青山游击支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斗争,他们有权接受日军投降,接管绥东。

  傅作义赞同董其武的这一看法,不过,蒋介石毕竟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他的话就如同“圣旨”。

  傅作义只好宽慰董其武:“八路军的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战争,为全面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如果我们不接受日军投降,蒋委员长肯定会把我们俩的职给撤了,两军对垒,各位为主吧。”

  最终,傅作义命令董其武率军第35军、暂编第3军、第67军、东北挺进军,等9.7万余人向接受日军投降。

  傅作义同时以军第十二战区的名义,给毛主席发了一份关于《内战责任》电报,称在绥远地区是八路军开的第一枪。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立即于1945年10月26日,由新华社发表评论,驳斥傅作义的无端指责。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命令为阻止傅作义部偷袭,命令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共同指挥14个旅5.3万余人,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绥远战役)

  由于他的上级长官傅作义在绥远地区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为党中央解放绥远制造了很多困难。

  1945年10月底,、贺龙两支主力部队抵达归绥,对该地区形成包围。

  因作战有功,董其武受到傅作义和蒋介石的赞扬,获得了政府授予的勋章和华胄荣誉勋章。

  后因为平津战役的战略需要,暂时放弃进攻归绥,这就为绥远和平起义创造了机遇。

  1948年冬,中央与发起了平津战役,董其武重视时局发展。

  按理来说,绥远是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他在发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中,对绥远只字未提?

  傅作义没过多寒暄,直接对他说:“你来得正好,我把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况给你谈谈。

  从心里来说,我根本不想与拼死决战。与打了几年仗,不理解我的人很有可能会要我的性命。

  现在时局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是历史的发展,人民的要求,这是任何力量都扭转不了的。

  其实,傅作义不说这番话,董其武早就明白这一个道理,他当即表示:就算是死无葬身之地,我也要追随您走和平之路。

  经过董其武与傅作义的这次谈话,绥远的去向基本上就定下来了,剩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解放。

  蒋介石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傅作义把北平拱手送给后,气得恼羞成怒。

  1949年2月,蒋介石电令董其武:率领绥远省军政机关和所属部队西撤河套地区,与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奎互为犄角,继续阻敌()西进。

  他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后,实在支持不下去。于是,他一方面派第一军参谋长樊折桂前往南京,向蒋介石索要军费。

  樊折桂的南京之行还是挺有收获的,蒋介石给他调拨了1900两黄金和12万大洋。

  经过了半年的紧张安排,1949年9月18日,驻绥远的国军将领大都表明了起义的态度,绥远和平起义时机已经成熟。

  董其武组织起草了《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通电正式发表后,董其武率所辖部队和政府官员集体投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董其武看着这新生的国家与政府,打心里高兴与自豪。

  1950年4月,董其武奉命到北京汇报工作,毛主席在设宴招待董其武,这是董其武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这一问可把董其武给难住了,毕竟他是1949年9月才率部投诚的,之前是的上将(董其武是上将职务军衔,不是严格意义的正式陆军上将)。

  毛主席看出了董其武的窘迫,他笑着说道:“与人共事是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桌面上是什么,背地里都是什么,从来不搞虚头巴脑那一套。

  咱们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战乱,需要好好恢复生产,你回去争取把军队改造好,把地方各民族领袖团结好。

  暂时不加入没什么问题,能参加民革。民革是中的,也是的老朋友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1月上旬,董其武通过傅作义向毛主席报告,希望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参战,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同意。

  1950年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改造结束,组建新中国人民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下辖第36军、37军、骑兵第4师,隶属华北军区。

  1951年1月20日,第23兵团改称志愿军第23兵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1951年9月初,命令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主要任务修建泰川、院里地区的飞机场,担负后方警戒任务。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志愿军第23兵团修建了三处能停大型飞机的机场,以及各种附属工程30余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毛主席为起草的贺电中称:23兵团入朝执行修建任务,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提前完成计划任务,甚好。

  朝鲜方面授予董其武、高克林等6人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整个23兵团6000余名指战员因此立功受奖。

  1951年12月,根据命令,志愿军第23兵团从朝鲜回国,驻扎于河北定州。

  1955年春,人民将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得知自己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董其武认为在预授军衔的名单里,共有三名起义将领,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新疆起义的将领陶峙岳和湖南起义将军陈明仁。

  仅就董其武个人而言,他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没有一点理由从中将晋升为上将。

  杨成武明确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根本没办法相比。

  他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你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都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

  但是,杨成武是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

  一见面,杨成武就对董其武说:“毛主席明确指示,就算我不能当上将,你也一定要当上将。”

  其实,董其武不是为了争什么军衔,只是出于“投诚将领”的身份,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

  但他万万没想到,毛主席与杨成武都坚决同意他授予上将军衔,这是许多老员和老同志都不曾拥有的待遇。

  这一刻,董其武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大兵团指挥员,他差点就落下泪水。

  1955年9月底,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礼堂亲授董其武上将军衔,毛主席在怀仁堂亲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心为党的远大和现今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乃至生命。

  没有成为员的董其武并未灰心丧气,一直呕心沥血地参加军队与地方建设。

  1980年初,81岁的董其武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第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不久,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他家汇报情况:“董将军过去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员了。”

  1982年,董其武感觉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于是第四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

  1982年12月13日,司令员向董其武宣布: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

  同年12月23日,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在党委会议室向董其武宣布:中央和决定批准董其武同志为中国正式党员,党龄从1980年1月24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

  董真武是伟大的爱国者,身怀浓烈的爱国情怀,对蒋介石独裁统治深为不满,对腐败统治甚为痛恨,深感长时间的战乱对新中国的发展不利。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毅然与反动派彻底决裂,弃暗投明,果断率部起义,走向人民的怀抱,最终成就了永垂史册的民族大义。

  董其武是从旧军队中过来的,他革命的初衷是为了党、为了人民解放、为了拯救中华民族。

  虽经千难万险,仍然义无反顾地跟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党的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和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关注ag8亚洲集团集团
获得更多资讯